找到相关内容605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菩萨

    三界惑业街除,称为生死肉身菩萨。二者,已证无生法性,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:随愿力依绿化现,救度十方众生。自初地乃至等觉位上的圣者均属之,称为法性生身菩萨。  从修证的果位上说,一个菩萨行者从初发菩提...二仃菩萨道即是累积智慧的过程。菩萨不断地深化智慧、培植福德,并随著果位层层递进,其神通妙用愈用愈出,终至能弹指顷化身千百亿世界。当菩萨尽最后一分无明,随即于法身、报身、化身等三身自在,并成就种种殊胜...

    朱纪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665887.html
  • 无言斋笔说: 闻声寻远----演仁

    顿时一股清新的大自然的灵气透过全身,感到无比舒畅。 我轻轻地向窗沿靠近,不一会,有一只似乎发觉我在注视,猛一展翅,向邻树的高处飞去,另一只立即跟随。跳跃几次后就见不到身影,但他们的欢歌好长时间一直。...昨天的茶味,已无印象,明天的茶味,还到来。只当下这一口,清香甘醇,沁人肺腑。欲留,留不住。 又何必去留住?风来雨去,朝晖夕阴,哪一个瞬间可以凝固?若凝固,只此一味,单调而死寂,似久看一枯橛,有何兴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875149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:学佛要怎么发心?

    地狱空,誓不成佛。”一切菩萨也如此发心。我们每天晚殿,也如此发愿说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”凡佛弟子无不发此誓愿,证果深浅大小不同,皆由愿力深浅,依愿行持...众生无量劫来流浪生死,皆因烦恼。烦恼由根本发生枝末,重重无尽。所言根本者,谓贪嗔痴慢疑恶见等,由此出生懈怠、放逸、嫉妒、障碍、昏沉、散乱、谄曲、诳妄、无惭无愧等无数枝末。但烦恼虽多,总不出我法二执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76188.html
  • 用生命当玩具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呼吸,便打开汽化炉,火烧其身,直到它的四肢被烧焦,发出难闻气味,我才心满意足地停了手。我觉得自己象个英雄。 “捎给儿子的,你不怕儿子开枪打你。”听了那中年男子的叙述,我说。 “儿子打我?”那男子愣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876457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没有信愿,能仗佛力往生吗?

    况多乎哉。 念佛一法,乃仗佛力出三界,生净土耳。今既不发愿,亦岂有信。(有真信者,必有切愿)信愿全无,但念佛名,仍属自力。以无信愿,故不能与弥陀宏誓,感应道交。若见思惑尽,或可往生。若全,及净尽,则业根尚在。何能即出轮迥。五祖戒,草堂青等,即是确证。须知去却信愿念佛,与宗家之参究无异。若得往生,则因果不相符契矣。 蕅益云,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,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乃铁案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0215478890.html
  • 平静心是道心 烦恼心即凡夫心

      平静心是道心 烦恼心即凡夫心  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:在一个深山里面,有七个人志同道合,发愿修行,他们认为人生险恶,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,生命不长,却在社会上造了很多的业。所以他们想找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,共同论道、精进修持,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。但是,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,每一个人的心态还是一样,起伏不定,满心烦恼。他们虽然离开了人群,也不觉得快乐啊!他们的烦恼在那里呢?是欲和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0988573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佛缘?

    问:什么是佛缘? 答: 【一】心中有佛是佛缘 佛缘,是心与佛的交流。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,不是做给别人看的。修佛是修心,佛无处不在,修佛不在表像,而在内心。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,模仿他,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质的相同。佛是心灵打造的幻象,太过于执着外在,反而会迷失其。心中有佛,便是与佛有缘。 【二】放弃非分的欲望是佛缘 佛缘,是少一些强求的欲望。 。佛经上说,我爱,不如洁净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4213794700.html
  • 播州“群龙”祖山:金鼎山

    者敬慰。   每年农历元月十九日为香会期,令朝前后一个月内,由于四方信徒虔诚拜佛的广泛性和延续性,文革十年,被毁寺庙旧址上,仍烟香缭绕,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佛教登山观光旅游的同步发展,每年佛教香客达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3396543.html
  • 简介部派思想大要

    大众部认为入正性离生的菩萨不起欲想、恚想、害想。而一切有部却认为成佛前的最后身菩萨“犹是异生(凡夫),诸结”犹起三想。大众部以为证初果会退转,阿罗汉仍为“余所诱、无知、犹豫、他令入”,而且尽余...。 第六节 深细相续潜在烦恼-随眠、缠、习气 凡夫的不得解脱生死,在于烦恼。烦恼是特殊的心理作用,它在心上现起时,能使心烦动恼乱,现在、未来都得不到安宁,即使善心现起时,虽无烦恼,却烦恼,...

    叶慧祥 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951769.html
  • 略述以定为禅之现象

    阴,一念无明尽故,亦受后有。  何故必受后有?一念无明尽故。中阴之身已无末那经由接触法尘所生之灵知意识心,仅余末那识作主,然末那识不能思惟分别观照,须依末那附生之微细意识做简单之观察,非如生时...、念念不忘者,舍报便见宫殿天女、受生欲界六天。身口意不一致、阴险狡辩之人,则有中阴,业风所吹,思欲寻觅无人暗处藏匿,藏已安稳,待出生时方知身为毒蛇。持五戒、不妄语害人者,必有中阴,便见来生父母和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5439490.html